在演讲中王编审提到首先,研究内容本身要有创新点,有一定系统性。这一点她相信每一个搞学术研究工作的朋友都非常清楚,自己的研究工作必须紧跟研究热点或难点,当然切入点要选好,题目太大文章就很难写,太落伍编辑可能看都不会看。其次,文章标题要把研究内容交代清楚。题目不要太笼统,也不要太长。可以借鉴模仿其他已经发表的文章的题目结构,这样不太会出错。第三,摘要的撰写要简明扼要。如果编辑被你的题目首先吸引住了,那么他马上会看你的摘要,了解你的具体工作。在摘要中,你要用最简洁的文字交代你采用什么方法,采用哪些手段进行了哪些表征,得到哪些结论。一般控制在200个单词以内。切忌长篇大论,喧宾夺主。第四,一定要重视引言的撰写。 引言一般来说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介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本研究领域的熟知程度。一个连自己研究的东西别人研究到什么程度都不清楚的人的文章根本没有发表的可能。这里有个窍门,你可以从自己平时参考的文献中找它所“参考的文献”这样自己就会省心很多,当然,比较地道的话还是自己都查出来比较好。另外,参考文献的级别也很有讲究,如果你参考的文献都是高档次的学术期刊,那么编辑就自然的会对你的工作平添几份信任和兴趣。 第五,正文和结论。 关于正文,由于各人研究的领域各不相同,没有太多共性的地方,关键一点是,所有你所下的推测、论点都必须有根据。所谓的根据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引证前人的工作,参考别人的论点;另一方面是在自己论正结果的基础上自己下的推断,但一般不建议大家这样做,毕竟你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很难下出非常合情合理让编辑满意的结论,所以轻易不要这样做。选择前人的结论拿来引证比较保险。结论基本上就是把你正文中的内容缩写成一小段即可,难度不大,也不太会出问题。最后王编审谈到投稿时候要注意的事项。在她看来,投稿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投稿期刊的特色,要投对稿。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文章能否顺利被接受。你要对自己的文章档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选择一个高一点的期刊投,如果不中你再选择较低一点的期刊。而且如果期刊不接收的话基本上3个月内就会有回音,所以这样就不会耽误投稿人太多的时间。
最后在互动环节大家踊跃提问,王编审也是妙语连珠的回答大家的疑惑,一场讲座结束大家都感觉到收获颇多,并期待以后能够有机会再次聆听王雪梅编审的精彩演讲。